技術
TECHNOLOGY
技術原理
- 分类:技術原理
- 发布时间:2019-06-05 16:51:13
- 访问量:0
光動力學——DYPHOX 工藝背後的技術

可見光
400–700nm

激活
光觸媒


生產
單線態氧
DYPHOX 的抗菌功效是基於光動力學原理,這一原理早在 19 世紀末就由德國科學家 Oskar Raab 和 Hermann von Tappeiner 發現。 光動力學使用特殊的光催化劑吸收可見光範圍 (400–700 nm) 內的光,並將其有效地轉化為氧自由基或單線態氧。 這些活性氧 (ROS) 的氧化作用可用於有效殺死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生物膜和孢子。 多年來,光動力學已成功應用於癌症治療、牙科和眼科以及血庫消毒。
通過成功修改草藥和植物成分,我們確定了吸收可見光範圍 (400–700 nm) 光並產生單線態氧的效率高達 99% 的光催化劑。 短暫的氣態單線態氧的範圍約為 8 毫米,足以接觸到表面上的所有細菌,但也足夠小,不會不受控制地釋放到周圍空間中。
抗菌光動力
金黃色葡萄球菌氧化變性


革蘭氏陽性、球菌狀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穩定的細胞壁包圍。


DYPHOX技術的光動力效應導致細菌細胞壁快速高效氧化變性,有效殺滅細菌。
單線態氧是一種溫和的氧化劑,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殺死細菌。 另一方面,與其他氧自由基不同,單線態氧不會導致材料過早老化。 與其他技術相比,也無需水分即可有效殺死細菌。 因此,DYPHOX 特別適用於通常乾燥的表面的抗菌處理。
此外,由於非特定的作用機制,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單線態氧抗性,預計也不會有任何抗性。 鑑於近年來多重耐藥菌株的增加,這一點尤為重要。
表面消毒一目了然

物體表面消毒方法比較

銀/銅/鋅處理表面塗層
銀、銅和鋅離子具有抗菌特性。 例如,銀用於傷口敷料或膀胱導管的抗菌處理。 這是有道理的,因為兩者都在潮濕條件下使用。 只有液體才能有效地將離子輸送給細菌,從而達到抗菌效果。 金屬離子和顆粒不太適合表面應用,因為它們的有效性在乾燥條件下會大大降低。 顆粒也不斷地釋放到環境中,並且有多份關於阻力發展的報告。

二氧化鈦處理的表面塗層
二氧化鈦的抗菌效果基於化合物的光催化作用。 通過用 UV-A (315–380nm) 照射激活二氧化鈦,形成羥基和超氧自由基等自由基氧。 這些活性氧 (ROS) 可以有效地滅活細菌。 然而,氧自由基的較高反應性也會長期侵蝕塑料表面。 UV-A 輻射還會穿透皮膚和眼睛的組織層並對其造成傷害。 因此,它們只能在符合安全條件的情況下用於表面技術。

使用 UV-C 輻射進行表面消毒
UV-C 輻射的抗菌作用基於對細菌和病毒遺傳信息的破壞。 高能短波光誘導核酸鏈斷裂,從而產生抑菌或抑病毒作用。 例如,UV-C 輻射可用於對水系統進行無化學消毒。 與二氧化鈦的使用類似,只有在某些安全條件下才能使用 UV-C 輻射對錶面進行消毒。

使用殺菌劑進行表面消毒
苯扎氯銨、三氯生、異噻唑啉酮類或洗必泰等殺菌劑的抗菌作用來自於“毒害”病菌。 應盡可能避免這些有毒物質在生態系統或人體中的任何濃度。 因此,使用經典殺生物劑對錶面進行永久性處理是值得關注的。 在乾燥表面上也只有有限的效果。 RKI 還強烈建議不要廣泛使用三氯生、氯己定和苯扎氯銨等殺生物劑,因為臨床相關細菌已被證明對這些藥物產生了強烈而穩定的耐藥性。 對抗生素的交叉耐藥性的發展也是眾所周知的,非常令人擔憂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Copyright © 2023 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 沪ICP备06052255号-6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上海
法律聲明 | 數據保護